接见孙长舟时,皇帝已经在昌平巡查了一圈了,心里头也有了数。
北方农业整体是向好发展的,低田税的政策虽然造就了朝廷某种意义上的赋税流失,但利大于弊。
“嘿休——”
孙长舟下了马车,强烈的日照让他眼睛不自觉地眯起,右手习惯性地抬起,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磨坊。
几间木屋,芦草为棚,透风而敞亮。
几头驴被蒙住眼睛,习惯性地走动着,而随着他们的走动,带动了筋绳,然后不断地挤压,大量的汁水就被压出。
孙长舟目光一瞅,那黑黢黢的木板,流淌在其上的汁水,以及石池下的粘稠的堆积物。
他忍不住有些反胃。
皇帝则身着常服,修长的胡须被休整地干净整洁,似乎因为年纪的缘故,两腮开始发福,原本有些凌厉的眼神,也变得和善。
但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君主,哪有一个好相与的?
“陛下——”
“你来了!”
朱谊汐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,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到这场挤压之中。
似乎看出了孙长舟的不解,他解释道:“这是制糖。”
“糖?”孙长舟一愣:“北方也能种甘蔗吗?”
“非也,这是甜菜。”
朱谊汐轻笑一声:“将甜菜蒸煮,然后切碎,再挤压,就成了糖水。”
“然后再用铁锅熬煮,那就是糖了。”
孙长舟恍然,旋即脸色骤变,双目圆睁。
甜菜也能制糖?
这对于北方来说是巨大的利好。
“你察觉到了?”
朱谊汐露出些许的自得:“甜菜这东西,越是冷的地方,其就越甜。”
“察哈尔,绥远、东北三地,都是适合种甜菜的。”
“只要普及开来,对于百姓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。”
孙长舟感慨万千,他直接拱手而拜:“陛下真乃一等一的圣君。”
“番薯、玉米,足以温饱,甜菜则让百姓富庶,这是功在千秋万代的事,全凭陛下一人之功。”
朱谊汐摇摇头,谦虚道:“番薯在福建普及,甜菜在甘肃、陕西略有涉及,朕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助推一阵罢了。”
话虽如此,但他却仰起头,满脸自得。
如果按照时间来普及,非得两三百年的功夫,甜菜才能普及在整个北方,玉米、番薯得到十八十九世纪才普及全国。
他轻轻的一推,足以省下上百年功夫,功劳实在太大了。
粮食只能温饱,而经济作物的重要性却不下于粮食。
明晚期,烟草传入大明,但却一直受到官方的抵制,严禁百姓种植烟草。
因为他们怕烟草会占据农地。
甜菜在北方一开始也是如此,官方是很歧视的。
这是因为人口增长,耕地不足,以至于粮食跟不上节奏。
如今东北开荒,安南变秦国,再加上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普及,粮食充足。
而一亩甜菜所得,数倍于粮,不仅有利于民间积攒财富,而且会增加其抗灾能力。
在朱谊汐的规划中,烟叶和甜菜,将是北方重要的农业作物,与之相同还有大豆、花生等。
制糖虽然价高,但制油业也不容小觑。
油吃得多,吃的粮食也就少了,这也有利于社会稳定。
军队就是如此,舍得放油,不然的话训练可吃不消。
阳光有些勐了,皇帝戴上了草帽。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河边,吹拂着凉风。
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注意到这群人,也被吓得禁声,匆忙离去。
“陛下,察哈尔如今有赤峰等小城,故而分为六县,汉民四十万,蒙民八十万,两者相处和睦,无有矛盾。”
孙长舟躬身站着,汇报着察哈尔的境况。
在统治方面,其对于察哈尔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。
他利用汉民和蒙民相互制衡,同时在蒙民中,以汗帐压制普通牧民。
贵族中,北海郡王、察哈尔郡王互相制衡,但大部分的中小贵族把土地交给官府照看,自己拿着铁羊税过日子。
最后,孙长舟笑着说道:“北海郡王、察哈尔郡王,子孙亲友数与朝廷联姻,关系紧密,但臣又不紧不慢地监督着。”
“据察,北海郡王部众,只剩下三千帐,察哈尔郡王只有两千帐,拥戴其的贵族也甚少,其不再是朝廷的威胁。”
说到这,其笑容格外的灿烂。
花费近十年的时间驯服察哈尔人,这是极为辛苦的,但孙长舟做到了。
一是依靠强大的边军,二是依靠利益,由切香肠一般,不断得让其屈服。
到了最后,蒙古贵族的实力,已经不到察哈尔的三成,而且还极为分散。
“只要长期施行百户制,蒙古大治不远矣。”
最后,其总结道。
皇帝微微颔首,表示满意。
对于草原的政策,主要是就是百户制。
将牧民从贵族手中解脱,建立特色的草原官僚体系,朝廷对察哈尔的统治就稳固了。
佛教的驯服、贵族的拉拢等,不过是辅助手段罢了。
铁羊钱虽然是主要手段,看起来挺顺利,但顽固不化的贵族却不在少数,很是考验手腕。
这一切,孙长舟都完成的不错。
从漕运总督,再到宣大总督,察哈尔总督,孙长舟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。
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是个顶尖人才。
但是谁能想到,他一开始就是个落魄的锦衣卫百户,在病营里准备等死呢?
朱谊汐一时间有些浮想联翩。
“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?”
听得皇帝问询,孙长舟一愣,他哪里有什么打算,还不是得听皇帝的。
但他犹豫了一会儿,才开口道:“臣想告老还乡。”
“你才五十来岁,还不到六十,养老太早了。”
皇帝闻言,摇摇头,直接否决了这项意见。
不过他见孙长舟鬓发皆白,倒是心有不忍,开口道:“朕不离不开卿家啊!”
孙长舟心中一叹,他就知道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