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学习科举,施行分肉政策。
既,原本的三老中,乡老主持诉讼教化,由地方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,曹林能够主持分配的,只能是乡长、乡警。
这两个官职,则适应地方举荐和中央委派。
皇帝立马让朱谋过来,诉说着自己的想法:
「但凡担任乡老之职的,必须要严厉规则,条件,只有满足的才能获得举荐。」
朱谋赞同,立马琢磨出了一套标准:「乡老除了德高望重外,最要紧的就是年龄,因为德高望重根本就没有标准,而年龄则是摆在那的。」
「首先,必须得年满六十;其次,必须采取轮换制,同一个家族不能连续出乡老。」
「那乡长呢?」皇帝也懒得动脑子了,直接问道。
「乡长自然依旧还是老样子,由都督府举荐,吏部审核,发任。」
朱谋闪过一丝尴尬的笑容,对于吏部出了如此大的岔子,他实在是无脸见皇帝。
「不过,乡长则年龄上,必须年满三十;且在官职上必须是队正以上。」
「最后,其服役年限,必须满五年。」
「其余的识字,体态端正等,一如既往。」
说到这里,他则沉声道:「如果按照分配法,吏部可行乡长,而县衙则举荐乡警。」
「知府负责审核。」
「标准与其一样。」
经过这样一番的更改,三老的选拔也就正规了许多。
而不是像以前那样,只要官职满足了,就能获得举荐。
朱谊汐满意地点点头,朱谋的能力一如既往地出色,尤其是执行力,非常值得信任。
这要是赵舒,赵首辅,肯定先来絮叨一下三老的重要性。
「不过,体貌端正则罢了,」
皇帝笑了笑,随口道:「军中有几个相貌好的?况且,能够退役的军官,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受过伤,有所残缺。」
「脸上有伤疤,断手的,不在少数,咱们应该理解一下。」
朱谋只能点头称是。
经过这样一番的分配,三老就彻底的标准了。
其中,作为核心的乡长,由京营子弟担任,作为值得信赖的京营战事,其忠心不言而喻。
而乡老,则是地方士绅的盘中餐,代表着他们的利益,维护乡间秩序。
同时,乡警则是知县的代言人。
三角关系是最牢靠的,各方都有自己的代言人,维护己方利益。
同时,分猪肉表面上来看是朝廷吃亏了,因为地方势力占据了三份之二,但实质深处,则藏着皇帝的不安。
因为相较于前明,绍武朝官吏合流,让大量的胥吏入编,前明每县编制不满百人,到如今的两百,基本上翻了一倍。
由此必然导致地方实力增强,能够动员的财力物力极大的增加,这对于中央集权是不利的。
与此同时,朱谊汐承认官僚系统对稳固统治有好处的,但对于百姓来说,这未必是好事。
因为县衙管得宽了,剥削就会加重。
来自于后世的他,深信十官九贪,无官不贪的传统,因为权力在手,过期作废,谁都想要短时间的变现。
就像在两汉,魏晋时期,朝廷剥削成性,但管束不强,面对苛政猛于虎,他们还可以逃亡在乡间,保存元气。
你能想象,在秦朝,作为通缉犯,项梁能与太守殷通整日饮酒欢歌?
即使在管理严格的秦朝,对地方的控制与明清不可同日而论。
但在绍武朝,三老盘踞地方,就算是逃到村里,也有可能被抓到。
俩人讨论了半个小时,聊得很是热闹,也很舒服。
「对了西南方面怎么样了?」
谈到最后,皇帝突然想起了青藏高原。
「滇国一直不肯臣服,孙可望倔犟的很,听说不断地与西夷买卖火枪,想要东扩呢!」
瞧见皇帝面带诧异,朱谋才反应过来,这说的是高原。
那地方在西南吗?
如果皇帝说他在,那就是在。
「康国打得有声有色,而卫藏国则养尊处优多年,根本就不是对手,听商人们说,在拉萨百里外僵持着。」
「啧,慢慢打吧,不急一时——」
朱谊汐拖长了音调,心情很是不错。
离开殿中,朱谋松了口气,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。
这场难关终于是过去了。
人无完人,这场卖官大戏中,作为吏部尚书,他怎么可能逃得过?
明面上的贿赂自然没有,但私底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收一些礼物还是有的。
毕竟几年的时间不闻不问,谁能想到皇帝今天如此重视?
待其离去后,内阁则收到了消息。
官场上,作为天官,朱谋炙手可热,如今又皇恩不断,这都混过去了,谁不羡慕?
赵舒稳坐钓鱼台。
唯有阎崇信感到了危机。
他有一种预感,要么在年底,要么在年初,朱谋必定是要入阁的。
因为此时的内阁只有四个人,不符合五人的传统,作为吏部尚书的朱谋,无论是能力、资历,恩宠,绝对是第一人选。
甚至,某种意义来说,对他未来的首辅之位形成冲击。
俩人的关系,顿生微妙。
「吏部算是安稳了。」阎崇信随口叹道。
「稳定是好事。」王应熊点头笑道:「都督府的事能安生解决,吏部可是掩护得力。」
此言一出,众人都笑了。
吏部背锅,但五军都督府却责任不小。
表面上看只是一群文吏,实质上却对勋贵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。
因为被誉为都督府第一司的军政司,由义国公尤世威主持,其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官职,已经变更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。
已经不再监管十司。
很显然,尤世威已经丧失了都督府的权力,只能当个闲散的国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