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那天,邵树德带着妻妾儿女们外出游览。
不知道从什么朝代起,皇帝走出宫门的次数是越来越少。至少在唐代,天子带着后妃一起骑马出游踏青,甚至晚上出宫钓鱼、打狐狸都是常事,夏朝也差不多。
越是胡风炽烈的王朝,天子跑得越频繁、越远。越是文学昌明的王朝,天子就越规矩。
不排除个体差异,但整体趋势确实如此。大夏朝的胡风,不出意外肯定要超过唐朝。
邵树德至今都没表字,前唐那么多天子,也就李渊、李治记录下来了。
前阵子撰写《今上实录》的史官询问要不要取一个表字,并说宋侍郎有这个资格为圣人取表字,被邵树德拒绝了。
没必要,因为在这会,即便是文人士大夫,互相见面也极少称呼表字,根本用不到。圣驾出巡,远近皆闻。
途径幽都乡时,邵树德下令停下来休息,同时带着折皇后、赵贵妃、封氏姐妹、没藏氏、野利氏等嫔御进了一村。
探村这个爱好,真的深入他的骨髓了,连带着一家人出去游玩的时候也不放过。
幽都乡是幽都县属乡大致位于后世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一带。1985年出土了《纪公夫人张氏墓志》,言其死于潞县,归葬「蓟城西幽都县幽都乡石槽之原」,墓地附近至今仍有石槽村,历经千余年而村名不变。
邵树德进的就是石槽村。
嫔御们无奈地相视一笑,当了皇帝,见天往百姓家里钻,这份爱好大概独一份吧。石槽村仍在,但百姓却换了大半。
幽州历经多年战争,这个村本就只有七十余户,在战火摧残下,只剩不足五十户。大夏占领后,又以各种名目,往湖北道发了二十户,往辽东道发了十户,人口一度锐减。
为何说「一度」呢?因为圣人又从关北道的灵州迁了五十户百姓过来,定居于此。也就是说,此时的石槽村已是灵夏移民占主流的地方。
放大到整个幽州镇,这种「造核」运动一直在持续,关西移民数量大增,早晚超过半数,或许这就是幽州乃至整个河北,局势始终无法彻底稳定下来的重要原因。
邵树德站在村口,入耳皆是乡音。年轻那会,只是感到亲切,但这会老了,却多了几分感动。在县令、乡长、乡佐、里正、村正的引领下,他直接进了一户百姓家。
宫人们简单清理了一下院子,然后搬来桌案,众人分座次坐下。
「这是麨ho)?」邵树德抓起一把香喷喷的粉末状食物,塞了一点在口中,喜道。「正是。」众人陪着笑脸说道。
邵树德很高兴。
自打离了关北,很久没尝过这种食物了。其实就是米、麦炒熟后磨成粉,味道也就那样。条件艰苦时,可以作为军用干粮携带,但一般而言,大伙更爱吃香喷喷、热乎乎的饼,确实很少见到了—党项人那里或许很多,契丹、女真地界也不少。
吃了几口麨,邵树德兴致愈发高涨。
折皇后接过一个酒壶,又给他倒了半碗酒。
杀伐果断的男人,也有脆弱的一面。折芳霭犹记得,圣人回宫后偶尔闲坐,脸上那副惆怅、追忆的表情。于是亲手为他做了几个关西小菜,一众妖艳***顿时全被圣人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快三十年的夫妻了,谁能比她更了解圣人?赵玉或许也很了解,但她毕竟不是正妻,不好比。「難(q)酒味道很正,就是这个味。」邵树德端起酒碗喝了两口,叹道。
此酒以谷物研磨成面,混以药草,酿酒时味道发散开来,特征十分明显。他未必多爱喝。但此时喝来,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。
年少时地位低下,非常贫穷,军中每每
赐下酒肉,大伙都很开心。在那个时候,这种難酒简直就是无上美味,记忆非常美好。
是的,他喝的不是酒,而是对往事的追忆,对青春的缅怀。喝完酒后,邵树德起身,在院子内转了起来。
厨房内在煮羊肉,香气扑鼻。
邵树德掀开锅盖,肉之外,还看到了关北常见的沙葱、野韭、苁蓉苗、地黄叶、登厢草等野菜调味料。
他知道,今天这场「突访」是
关北百姓大量涌入幽州,他的政策一直在被执行着,
院内的菜畦里栽种了胡萝卜、汉萝卜、香菜、芥菜、茄子、回鹘豆(鹰嘴豆)、瓠(h)瓜、苦蕖(苦菜)、菠藻(菠菜)等蔬菜。一样菜一小块地,打理得非常精致,且多是关北常见的品种。
「很好,朕很高兴。」邵树德说道:「今只有一问,幽都县有多少百姓来自关西?」